大花秋葵根部枯萎,大花秋葵根部枯萎怎么办

tamoadmin 鲜花养护 2024-11-07 4 0

秋葵叶子枯萎怎么办?

1、秋葵卷叶如是因为土壤板结导致的,需要翻新土壤,及时松土,保证土壤中氧气足够支撑植物生长。

2、秋葵卷叶枯萎有可能营养不良了,需要及时施加肥料,注意勤施薄肥,一定要兑水稀释,不可施加浓肥。

3、秋葵喜欢阳光充足的环境,要保证植株的阳光充足,但要避免夏季的阳光直射,做好适当的遮阴。

大花秋葵根部枯萎,大花秋葵根部枯萎怎么办

4、秋葵对水分的需求较大,生长期间要及时补充水分,不要让土壤水分流失严重,但是不可出现积水。

秋葵黄叶可能是感染了病毒病,此时需要使用病毒A500-800倍液或者使用83-增抗剂100倍液叶面喷雾进行治疗。

也有可能是养护温度过高导致的,此时应该将植株搬到阴凉的地方养护,或者使用喷洒水壶给植株喷洒水雾降温。

还有可能是下部叶片生理老化导致的,这种情况是正常情况,不用特殊处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的菜桌上增添了许多以前从未见过的蔬菜,例如:黄秋葵。枯萎病也是为害黄秋葵的主要病害之一,其危害症状与防治方法如下所述。

一、症状

黄秋葵枯萎病由镰刀菌侵害植物维管束组织而发生。其典型症状是枝叶枯萎。发病初期,病株叶片自上而下逐渐萎焉,状似缺水,到中午前后,萎焉症状更为明显,但早晚温度低湿度大时仍能恢复。经数天后,病情加重,便全株枯萎下垂,甚至死亡。观察黄秋葵病株基部,可发现水渍状病斑,后变为黄褐色或黑褐色,切开颈部还可看到维管束变褐。病菌经土壤传播,也可由***带菌发生。病菌潜伏期长,防治难度大。凡土质粘重,地势地洼,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通风性能差的农田较易发生;氮肥过量,磷、钾肥不足或施用未经腐熟的禽畜粪肥也易发生。

二、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秋葵叶脉粗大叶增厚是什么病?

黄秋葵病毒病的危害

症状黄秋葵病毒病 多在苗期至生长前期发生,主要表现畸形花叶和蚀纹坏死斑。发病初期幼叶叶脉褪绿,很快转变为皱缩花叶状,以后病叶增厚,叶柄和节间缩短,叶片畸形,植株矮化。发病较晚的植株仅在叶片上表现初期褪绿,后期出现褐色蚀纹坏死斑和叶片轻度皱缩症状。染病后植株生长发育缓慢,开花结果瘦小,严重时不能开花结果。

黄秋葵病毒病的危害症状和防治方法黄秋葵病毒病的防治办法1、不从病田留种、选用抗病品种2、培育壮苗,增施底肥,定植后适当追施磷、钾肥。3、干旱季节注意适时浇水,使植株生长健壮,减轻发病程度。在植株幼嫩时期要加强蚜虫的防治。及时清除田间及四周杂草,重病株尽早拔除,减少传毒。黄秋葵病毒病的危害症状和防治1.黄秋葵病毒病 多在苗期至生长前期发生,主要表现畸形花叶和蚀纹坏死斑。发病初期幼叶叶脉褪绿,很快转变为皱缩花叶状,以后病叶增厚,叶柄和节间缩短,叶片畸形,植株矮化。发病较晚的植株仅在叶片上表现初期褪绿,后期出现褐色蚀纹坏死斑和叶片轻度皱缩症状。染病后植株生长发育缓慢,开花结果瘦小,严重时不能开花结果。防治方法:培育壮苗,增施底肥,定植后适当追施磷、钾肥。干旱季节注意适时浇水,使植株生长健壮,减轻发病程度。在植株幼嫩时期要加强蚜虫的防治。及时清除田间及四周杂草,重病株尽早拔除,减少传毒。发病初期,可选用5%菌毒清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20%盐酸吗啉胍·铜可湿性粉剂400倍液、15%植病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混合脂肪酸水乳剂100倍防治3次,隔7~10天一次。

2.黄秋葵褐斑病 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为害主脉。初在叶片上形成黄褐色小点,逐渐变成圆形至多角形斑,大小为1~5毫米,灰褐色,有时中央灰白色,边缘红褐色,空气潮湿在病斑表面产生灰黑色霉状物。严重时叶片上病斑密集,叶片干枯,最后使植株干枯死亡。秋季温暖多雨病害发生严重。防治方法:秋末彻底消除病株残体集中处理,以减少菌源。发病前期或初期,可选用50%敌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0%多硫胶悬剂500倍液、25%丙环唑乳油10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氯苯嘧啶醇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等喷雾,7~10天防治一次,连防2~4次。

3.黄秋葵轮纹病 多在黄秋葵生长中后期发生,主要为害叶片。在叶片上初形成黄褐色近圆形斑,逐渐发展成圆形至多角形,灰褐色,边缘褐色,直径3~12毫米,后期病斑上产生黑色小点。有时病斑呈轮纹状,多个病斑相互连接或与其他病害混合发生时叶片上多形成不规则形大斑,终致植株枯死。温暖潮湿、昼夜温差大、多露或植株生长衰弱,病害发生较重。防治方法:***收后注意清除病残组织,集中烧毁或妥善处理。增施有机底肥,适时***收,适时追肥。发病初期,可选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50%敌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等喷雾防治,10~15天防治一次,根据病情防治2~3次。

4.黄秋葵疫病 全生育期均有发生,以幼嫩期发病受害重。主要侵害嫩叶、嫩梢、嫩茎和嫩荚。幼苗染病,呈水渍状猝倒,以后腐烂,在病组织上产生少量白霉。幼叶染病,多从叶缘开始侵染,病斑初呈水渍状暗绿色坏死,迅速向四周扩展形成黄褐至灰褐色坏死大斑,近圆形至不规则形,中央颜色较深,空气潮湿病部很快腐烂,其表面产生少量白色霉状物。嫩梢、嫩茎和嫩荚染病,多呈暗绿色至深绿色水渍状坏死,潮湿时腐烂,在病组织表面产生白霉。干燥时萎缩枯死。生长期尤其是苗期和生长前期雨水多、雨量大,或地势低洼、土质黏重,或偏施氮肥病害发生严重。防治方法: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壤土种植。精细整地,高垄或高畦栽培。加强田间管理,雨后及时排水,避免田间积水。发病后及时清除中心病叶和重病植株。发病初期,可选用72%霜脲氰·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50%溶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2.2%霜霉威水剂600~800倍液69%烯酰吗啉·锰锌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4%恶霜灵可湿性粉剂400倍液等喷雾防治,10~15天一次,视病情防治1~3次。
5.黄秋葵菌核病 多在黄秋葵幼嫩时期发生,叶片、茎秆和果荚均受害。叶片染病,多形成黄褐至灰褐色大型坏死斑,空气潮湿时在病斑上产生少许白霉,以后形成黑色菌核,随病害发展病叶腐烂,干燥时,病斑易破裂脱落。茎秆、叶柄和果荚染病,初呈水渍状暗绿色至灰绿色坏死,迅速向各方向扩展成不规则形大斑,在病部产生浓密白色絮状霉层,最后形成鼠粪状黑色菌核。病株多从以上萎蔫枯死。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可选用40%菌核利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5%噻菌灵悬浮剂800倍液、65%硫菌·霉威可湿性粉剂500倍液、40%嘧霉胺悬浮剂800倍液、50%乙烯菌核利可湿性粉剂1200倍液、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敌菌灵可湿性粉剂4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喷雾防治,7~10次,连续防治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