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邀请!在教养孩子时,父母常有这样的体会:需要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相同的话,日复一日,月复一月,甚至年复一年地教导,但孩子看起来变化不太大。相反,父母的变化倒是很大。父母忍耐的底线一次又一次地被穿透;沮丧、难过常折磨父母的心肠。到底发生了什么?
我是“甲骨游学”栏目的编辑,很高兴能与您分享这个话题,希望共勉,更好的教养孩子。
孩子在2岁时,大脑“额叶”发育不成熟,他们常常冲动,也就是说,他们想做什么就要做什么,好像“脱缰野马”一样。大约3~4岁时,大脑“额叶”进一步发展,但要到20岁左右才发育成熟。在孩子成熟前,父母不得不“借给”孩子一个大脑,帮助他们决策,给他们设置安全界线,不断地提醒,制定并监督***。
从脑神经科学解释,负责处理贮藏和传递信息的神经细胞叫“神经元”。它有很多“突触”,负责与外界交流信息。孩子在2~3岁时,神经元的突触,会超过他们成年时的数量。只有当孩子经历后,使用过的“突触”会保留下来,而没有使用的,就被“修剪”了。因此,父母对孩子教导的过程,也是帮助塑造孩子大脑的过程。给孩子读书、拥抱孩子以及带孩子一起玩,都是非常必要的***,帮助孩子大脑发育。
1)专制:母对孩子的期待很高,希望他们很快长大。但是感情投入少,与孩子交流时显得冷冰冰的。在此家庭环境下成长的孩子,更容易产生负罪感和抑郁情绪。孩子感情常出问题,比如感到害怕、难过、紧张、过分依赖、拒绝或生气。
2)放任:父母很少给孩子设定界限,制定规则,或告知行为结果。虽然父母给予较高的感情支持,但在此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常常处理不好与同伴的关系。由于他们不清楚权柄的界限,日后在社会上,也常常面临人际关系方面的挑战。
3)溺爱:父母会满足孩子每一个无理取闹的要求。父母感觉顺着孩子的意愿比违背孩子的意愿更轻松。调查显示,这样的教养方式对孩子是有害的。比如,男孩子在这样家庭环境下长大,他们更倾向于“享乐文化”,易陷入“帮派”中,或染上毒品,成为“瘾君子”。
4)忽视:父母对孩子漠不关心,也不费心去管教孩子的行为、或者与孩子沟通。调查显示,在此环境下长大的孩子,特别是女生,更倾向于“反传统”的价值观,容易加入“帮派”,或成为“瘾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