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礼送的好,关系更融洽。送礼没送好,花钱得罪人。在中国是个人情社会,人和人之间的人情是必不可少的。至于大致送多少,这个主要是看关系而言。
十年前,大部分朋友和同事结婚,打个一百两百,都行。现在基本上都是五百起步了。一方面是人们物质生活丰富了很多,另外一方面也是通货膨胀,钱没有原来值钱。
如果是长辈领导和上级,可以考虑多打红包,因为你是处于比较下级的地位。多点没有多大的事。但是对于朋友和同事的往来。我建议还是一比一,一个是互相之间不要带来太大的压力。另一方面也是关系一般没有必要送太多。
礼尚往来是必须的。有来无往非礼也!
掂量一下,1:1.2一1.5较合适。这是量的范畴。总原则是后>先。
1:1有点尴尬,好比左手换右手,显得关系太谈于水。1:N太过,似乎斗富看不起人或显太低媚塌眼,也让对方丈二和尚一一摸不着头脑。比如春节发压岁钱,除了子女父母间。人家给100元,你还100元,不是不行,而是有点平淡无情。有可能会演变成几方商定:“都不给了啊!尽来回倒腾。”失去了那层意思。反之,人家给100元,你给N个100元,就有点炫富,似乎钱没地方花了。
还有时间的把握,应当在那个节点的前夕。
过早出师无名,过后有点香烧到老佛爷***后面的意味,正月十五贴门神一一晚矣。
“穷大方”也是礼尚往来的铁律。
大多数人不理解,说什么“你本身就穷,拿什么大方?”亲们,你把此“穷”理解成真的穷、低地位、没权势、求着人就对了。处于此境,唯有“大方”才能救场!
一一礼尚往来间,你本身真穷,一钱沾起四两土,会被耻笑。非大方不可!也就是要不失分量。哪柏今天之后去讨饭,也争这口气!
一一礼尚往来间,咱没地位、没权势也不低人三等。只是不要克扣分量有来无回,显得缺修养。
重要的是求人办事时要大方。一钱握出四两汗,腻财不出怎么求人办事?仨核桃俩枣太轻佻。零打碎敲不济事。你必须一炮轰,让对方看到你的诚心真意。有些事真的是砸锅卖铁也要硬撑!兴许这是黎明前的黑暗。
当然人情事故一般都是礼尚往来,比不比就要根据自己与朋友之间的关系来定,我女儿结婚时我妹送我1200元,我妹的儿子结婚我送她5000,因为我经济情况比妹要好一点,这是姊妹之间的情感没必要去计较的。有时候亲情胜过金钱。就看你怎么去看待这个问题!
谢谢邀请。对于这个问题要看情况而定,中国人有个传统,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也就是最近网上流传的英语,YOU DIDA DIDA ME,I HUALA HUALA YOU,正是基于这种传统观念我不太赞同朋友同事间有经常的财物往来,如果有的话,我的做法是尽量达到平衡,我个人做事如果是对方先给我的,有机会我要略微多一点或者差不多。比如随份子,如果相隔时间较短相同就可以了,如果相差年份较多,肯定要根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有些人十年前给别人随五十,结果十年后对方还是随五十,可是一桌酒席已经从过去的三百一桌变成一千多了显然是不合时宜的。所以这里面有把握好分寸,不然朋友都没的做了,造成一些不必要的误会。再就是平时的一些来往,比如到人家做客要注意适当带些食物或礼物,但不要过多。
另外要严格区分礼尚往来与送礼的界线,不要用所谓的礼尚往来达到自己的某些目的,这种往来会给对方造成压力,最后往往会伤害双方。
真正的朋友不是以物质为基础的,是心与心的交流,如果沾上过多的物质利益时间长了难免变味变质,就会纠结于这种1:1还是1:N里,往往造成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敞开心扉,让友谊之光照亮。祝你好运!